運動前評估|天天運動工作室|慢調思理

:教練,運動前為什麼需要先進行評估?

 

跑、跳,衝刺、急停、折返和變換方向等等…這些都是我們在運動中身體常有的動作,在動作的過程中,我們的肩膀、脊椎、髖關節和腳踝需要有好的活動度以及我們的頸椎、腰椎和膝蓋需要有好的穩定性,這些關節有沒有扮演好「活動度」和「穩定性」的角色,決定了我們在運動的過程中的受傷風險。因此仿間有許多動作訓練的大師研發了各種檢測和評估的系統,例如:FMS功能性動作檢測、SFMS精選功能性評估等等,其目的都是以基礎的動作原則檢視身體有無良好的運動模式。透過評估檢視問題的根本解決傷害或針對動作的弱項加以強化改善、避免傷害再次發生!

 
 
 

關節的活動度和軀幹的穩定性

 

人體的骨骼構造可分為中軸骨和附肢骨,中軸骨主要功能為連結上肢和下肢中間重要的橋樑,而環繞及附著在中軸骨周圍的深層肌肉及為我們常常聽到的「核心肌群」,為有效地傳遞上下肢力量和創造安全的運動模式,訓練中軸主要的目標為增加其「穩定性」。

 

而附著於附肢骨上的肌肉多半為「動作肌群」,絕大部分由四肢的肌肉可以完成人體自然動作如推、拉、轉、走等功能性動作。而骨頭和骨頭所連結的地方即是我們稱做「關節」的位置,人體重要的幾個大關節,上肢分為:肩關節、肘關節和腕關節;下肢分為:髖關節、膝關節和踝關節。

 

在身體活動中如果要讓動作更加優化和讓肌肉更好的發揮力量,關節的「活動度」就是至關重要的因子。

 
 

局部的動力練

 

針對活動度和穩定性在運動中可為扮演著互相合作的角色,為了更好的動作優化,我們統整出一個原則:相鄰的關節倆倆扮演著穩定和活動兩種交替的角色,以好的動作模式去分析:髖關節為中心扮演著「活動」的角色,往上延伸相鄰的位置為腰椎扮演著「穩定」、胸椎又扮演著「活動」、頸椎扮演著「穩定」的角色;往下延伸膝關節相對扮演「穩定」和踝關節扮演「活動」的角色。反之,今天若是以髖關節為中心,今天骨盆周圍的深層肌群過於緊繃或是無力,容易限制髖關節的「活動」,進而產生代償動作以達到活動:往上影響本因當為穩定的腰椎被迫「活動」,而因該活動的胸椎轉為「穩定」限制其活動,而連鎖反應之下也造成原本穩定的頸椎被迫「活動」;往下檢視原本膝關節處於穩定的動作模式之中因髖關節的活動限制被迫膝關節必須做出更高負荷的「活動」導致膝關節在不當的角度下吸收衝力或承受不當的壓力,再往下檢視本當靈活移動的腳踝也因連鎖效應中不當的外力衝擊,導致踝關節角度受限或增加其傷害的風險。

 
 

相鄰關節活動-穩定學說(Joint-by-Joint Approch) 指的是相鄰兩關節中會交替扮演穩定和活動的角色,圖示中為良好的動力鍊中,相鄰關節的角色圖示。

 

因此,在動作動力鍊中所有的關節都是交互影響的,也就是說今天我們經常受傷或感到不適的部位,極有可能是因為相鄰關節的活動度不足或是穩定性不夠導致相鄰關節經常性的損傷或疼痛不適。為了有效的恢復好的身體狀態,除了針對急性的傷害進行物理治療修復之外,更應該要找出受傷的根源究竟是什麼問題,才能有效地避免再次傷害的風險!

TOP